
华文与文化课程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访问华文与文化部网站 https://nyghclc.com/。
部门愿景
每一名南中学生都是热爱华文与华族文化、知书达礼、具有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
课程宗旨
-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的华文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纲要
中一至中四:高级华文(所有学生修读)
- 阅读和理解:各个文体的基本特征及表现手法
- 记叙文
- 说明文
- 议论文
- 诗歌
- 寓言
- 微型小说
- 报章新闻、社论
- 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实用文
- 听说:针对特定课题进行口语分享;观看视频,针对题目发表简短演讲
中三、中四:华文文学(部分高年级学生修读)
- 古代诗歌选读
- 现当代诗歌选读
- 现当代短篇小说选读
- 长篇小说选读
(语文特选课程CLEP奖学金得主必修)
中一至中四:文化课程(所有学生修读)
- 低年级:中华文史知识课程
- 高年级:提供四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兴趣修读:
- 第一层次双文化奖学金课程
- 第一层次双文化课程
- 第一层次华文文学鉴赏课程(CLEP奖学金必修)
- 第二层次双文化课程
- 第三层次双文化课程
- 第四层次双文化课程
中一至中四:才能培训课程(部分学生修读)
才能培训课程(非上课时间)
- 创意写作课程
- 翻译课程
- 编辑培训课程
- 司仪培训计划
- 辩论培训计划
校内活动
中一:中一文化营
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华文文化及传统,探讨华人在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新加坡社会中的身份认同。活动包括裹粽子、本地作家分享、文化常识比赛等。






中二:线上阅读比赛
《我阅读我知道》阅读比赛,以竞赛方式促进学生海量阅读,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比赛题目涵盖的范围包括国内时事、生活资讯、国际新时事、教育、体育与健康、娱乐新闻。
中三:班级辩论比赛
配合中三议论文教学和口试教学,为中三学生举办班级辩论比赛,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她们对学习华文的兴趣。她们也有机会和华侨中学学生进行友谊赛。

中一至中四:母语双周
为各年级安排多姿多彩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活动内容包括:
- 中一至中四:邀请本地作家(实体与线上)分享
- 中一文化常识比赛
- 中二阅读比赛:“我阅读 我知道”
- 全校诗歌创作与插画比赛
- 全校新谣歌词改编和歌曲创作比赛
- 全校学生征文比赛
- 早间电台:华语歌曲播放








中三、中四双文化课程学生:双文化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为中三、中四双文化课程学生安排双文化课程讲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观,为未来做好准备。
中三学生:中国浸濡活动*
所有中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学校主办的中国浸濡活动。浸濡时间约10天,地点包括北京、上海、苏州、宁波、台湾等等。双文化奖学金学生的浸濡时间更是长达5周。我们希望通过浸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境中更好地掌握华文华语,并对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因疫情关系,活动形式有所调整。)





中三双文化课程学生:双文化论文工作坊
为了提升学生对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技能,以及让学生对双文化论文的写作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我们为中三双文化奖学金得主和有兴趣的双文化第一层次学生,开办双文化论文工作坊。
中三双文化课程学生:国会议员实习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提高学生对社区的关怀,我校为双文化奖学金学生安排了国会医院实习计划。通过和议员一起接见选民,学生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民间疾苦, 并从中获得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注:因疫情关系,活动形式有所调整。)
中一至中四:双语文学营
邀请知名中英文作家分享文学创作心得,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对象是修读华文文学与英文文学的学生,以及所有对文学有兴趣的学生。


学术及文学讲座


书店学习之旅及驻校作家计划
中一、中二:迷你双文化营*
两年一度的活动。对象是低年级高才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电影/音乐欣赏等方式,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扩大她们的视野,培养她们的世界观。
(*注:因疫情关系,活动形式有所调整。)
对外大型活动
华文大比拼
全国华文大比拼(National Chinese Challenge)是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与南洋女子中学校联办的比赛,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精髓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华文华语的热情和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语言能力和交流的平台。参赛人数不限。每年参赛人数众多,体现了莘莘学子学习华文的热忱,令人备受鼓舞。

青少年双语模拟联合国活动
为了提供新加坡中学生领袖以双语进行深度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双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建立世界观,南中从2019年开始,主办“青少年双语模拟联合国活动”。南中学生除了代表学校出 席这个活动之外,也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工作,从中培养各项能力,掌握二十一世纪技能。
受到疫情影响,2021 及2022年青少年双语模联大会的形式改由线上视讯进行,吸引了多所本地学府的学生参加。虽然效果无法与面对面交流的实体会议相比,但学生筹委会秉着挑战自我的精神,尝试了不同的线上沟通平台。尽管形式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双语模联的初衷: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使用双语、为世界问题发声的平台。











“译彩纷呈”翻译讲堂暨比赛
为了提升学生的双语能力及磨练翻译技巧,南洋女中华文与文化部计划为特选中学与修读语文特选课程的学生开办四场不同主题的翻译讲堂。讲堂嘉宾为在翻译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翻译专家。系列讲座后也安排了个人及团体的小型翻译比赛。
其他活动
南中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和时事话题分享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一至中四:全校阅读活动
全校性的阅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活动丰富多彩,包括中一趣味阅读调查、各个年级的导读活动、学生阅读分享活动、海内外作家分享、泛读系列活动及学生为书籍进行评分的读酷活动等。




《我的女侠罗明依》小说签名会


海内外作家分享
中一至中四:认识时事,关心时事
- 所有学生订阅早报逗号,高年级学生订阅亚洲周刊——科任老师在班上进行读报活动,包括导读、讨论分享等等。
- 每周重要新闻——每个星期五有“新闻快讯”,司仪才能培训小组的学生轮流分享当周重要的三则新闻。
南洋女中文化课程

课程宗旨
根植母族文化,深谙东西思想
具备人文素养,涵融多元视角
关怀今日世界,培育博雅人才
南中双文化课程,从低年级的华文文史知识课程开始,旨在先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华文文史的学习兴趣。自2019年起,部门在推行多年的校本文史课程基础上,对低年级双文化课程进行整合,以教育部课程规划署于各所特选中学推行的《中华文史知识课程指引》为课程设计指引,通过文史故事和文化知识的介绍, 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史的初步认识。到了高年级,我们以教育部中国通识(高中)课程为导向,为有兴趣选修双文化课程的学生量身定制,设计四个层次的双文化(华文)课程。高年级双文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能力,以中西文化概论及当代中国的核心课题作为框架,通过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当代中国发展的四个核心课题,培养学生成为了解中国,并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意识的学习者。
低年级华文文史知识课程

高年级双文化课程
差异化课程:每个年级的双文化课程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根据学生的兴趣及能力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与策略,注重培养不同的能力,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以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作为核心课题,发展出模块单元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以概念为本的课程理念来设计,通过由浅入深的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超越具体事实,再经归纳整合,达成广博、抽象、可迁移的概念性理解。

双文化课程(层次一:奖学金及非奖学金得主)深广课程及活动一览表

历年双文化课程活动照片及学生反思
2021年 双文化课程活动
2021年 双文化线上浸濡计划
2022年 双文化学生反思
语文特选课程 (语特)
Chinese Language Elective Program (CLEP)

为了栽培精通双语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华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教育部在2020年开办中学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简称中学语特),鼓励对华文和华文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中学高年级学生加入。
课程目标
在这两年的课程中,我们希望将学生培养成华文文学的爱好者、善省思的读者、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思辨者和具有创造力的创作者。
课程内容

学生将在此课程中通过文本分析、协作学习、戏剧教学等有趣的方式来赏析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古代诗歌及现代诗歌。
深广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南洋女中的语文特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深广课程与活动,其中包括文学系列讲座、文学营、海外浸濡之旅、文学创作出版以及校本专题作业等等。











南中华文与文化部才能培训

总目标
- 发掘学生们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平台让他们提升与展示才能;
- 培育一群具有良好品格,并能够立足于新加坡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 培育能传承华文与文化的新一代专才
才能培训框架
为了让学生在中学四年里能够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自己的特长,才能培训的计划按照以下的4S框架进行。

4大才能小组










